你的位置:万向注册 > 新闻动态 >
穿透质量管理的本质逻辑来理解IATF16949 五大工具与22乌龟图
发布日期:2025-06-23 21:07    点击次数:83
导语

今年大家应该开始逐渐感受到汽车供应链竞争之残酷了。

2024 年国内汽车市场产销量虽增,但全行业利润率下滑 8%,超 200 款车型卷入 “价格战”,单车平均降价 9.2% 。车企不断压价,供应商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。去年比亚迪要求供应商降价邮件,更是引发全网热议。

竞争的本质是「质量成本」的军备竞赛。重新思考IATF16949五大工具,并不是让大家研究如何应付审核,而是要理解如何构建质量防线的底层能力。

图片

1、五大工具的本质是“不确定性管理“

汽车供应链复杂,一个零件缺陷引发的蝴蝶效用就可能引发数百万万美元损失。微小的不确定性因素,在庞大供应链中会被放大,造成严重后果。而质量管理的五大工具,本质就是管理这些不确定性。

APQP:时间维度的风险管理(将试错成本前置)

APQP,即产品质量先期策划。它就像是一场旅行前的详细规划。比如,你计划全家自驾游去一个较远的城市。在出发前,你会提前规划好路线,考虑可能遇到的路况,准备好所需物品,预定好酒店等。APQP 在产品开发中也是如此,它在产品设计和开发的早期阶段,就对整个过程进行全面规划,把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考虑进去,将试错成本前置。这样一来,在后续真正生产过程中,就能减少因规划不周而带来的时间浪费和成本增加。

FMEA:空间维度的风险测绘(构建缺陷热力图)

FMEA,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。想象你在绘制一幅城市地图,标注出容易发生交通拥堵的路段。FMEA 在产品或过程设计中,就是要找出所有可能出现失效(故障)的模式,分析这些失效模式对产品或系统的影响,并评估其发生的可能性。比如,在手机生产中,对电池的设计进行 FMEA 分析,可能发现电池接口设计不合理,容易导致接触不良,进而影响手机使用。通过这样的分析,构建出类似缺陷热力图的东西,让我们清楚地知道哪些地方最容易出现问题,从而提前采取措施进行改进。

SPC:过程维度的风险预警(设置过程「熔断机制」)

SPC,统计过程控制。以生产线上生产饼干为例,我们要保证每一块饼干的重量、大小都符合标准。通过 SPC,我们会定期抽取一定数量的饼干进行测量,记录数据并绘制控制图。一旦数据超出了预先设定的合理范围,就像触发了熔断机制一样,我们立刻知道生产过程出现了异常,可能是设备故障或者原材料有问题等,需要及时调整,以避免生产出大量不合格的饼干。

PPAP:契约维度的风险转移(构建质量「信用账户」)

PPAP,生产件批准程序。它类似于商业合作中的信用保障。比如,一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要向汽车制造商供货,就需要通过 PPAP。供应商要提供一系列的文件和样品,证明自己生产的产品符合汽车制造商的要求。这就相当于在质量方面建立了一个 “信用账户”,如果供应商通过了 PPAP,就表明其产品质量有一定保障,汽车制造商可以放心采购。如果后续产品出现质量问题,责任就相对明确,实现了一定程度的风险转移。

MSA:测量维度的风险校准(确保决策「刻度精准」)

MSA,测量系统分析。想象你在使用一把尺子测量物体长度,但这把尺子刻度不准确。在生产和质量管理中,测量数据的准确性至关重要。MSA 就是要确保我们使用的测量系统是可靠的。例如,在电子产品生产中,对电子元件的尺寸测量,如果测量仪器不准确,那么基于这些测量数据做出的生产决策就可能是错误的。通过 MSA 对测量系统进行校准和评估,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,就像让决策的 “刻度” 精准无误。

思维模型:质量成本 = 预防成本 × 工具效率 / 缺陷外溢风险

这个思维模型告诉我们,质量成本与预防成本、工具效率以及缺陷外溢风险有关。预防成本就像是我们为了预防疾病而提前打的疫苗,花一点钱预防,能避免日后生病花费更多。工具效率越高,就像我们使用更高效的工具完成工作,能更好地发挥作用。缺陷外溢风险则是指产品缺陷流到市场上带来的风险。比如,一家玩具厂,如果在生产过程中投入适当的预防成本,合理使用质量管理工具提高效率,降低缺陷外溢风险,就能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,控制好质量成本。

2、乌龟图的「系统思维」关键突破:传统流程图止于步骤描述,乌龟图揭示价值创造逻辑

传统流程图就像一份简单的操作指南,只是告诉我们做事的先后顺序。而乌龟图则更深入,它能揭示价值创造的逻辑。

头部(输入):不仅是物料 / 文件,更是客户价值的「原始期望」

在乌龟图中,头部代表输入。以一家餐厅为例,输入的不仅仅是食材、菜谱等物料和文件,更重要的是顾客对美食、舒适用餐环境等方面的期望,这就是客户价值的 “初始熵值”。熵值在这里可以理解为一种不确定性或混乱程度,顾客的期望是多样且不确定的,就像初始熵值。餐厅要从这些输入中找到创造价值的方向。

躯干(活动):用「价值流」替代「工作流」—— 每个动作都应消除质量熵增

餐厅的服务流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。传统工作流可能只关注服务员上菜、收拾桌子等动作顺序。而价值流则关注每个动作如何为顾客创造价值。比如,服务员快速准确地上菜,能让顾客减少等待时间,提升用餐体验;及时收拾桌子,保持环境整洁,也能让顾客感觉舒适。每个动作都在消除因服务不及时或环境不佳带来的 “质量熵增”,也就是减少顾客体验变差的可能性。

脚部(资源):构建「人机料法环测」的六维能力雷达图

以一家服装加工厂为例,“人” 就是熟练的裁缝工人;“机” 是缝纫机等设备;“料” 是各种布料;“法” 是服装制作工艺和流程标准;“环” 是生产车间的环境;“测” 是对服装质量的检测手段。通过构建这六维能力雷达图,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工厂在各个方面的能力水平,发现哪些方面需要提升,从而更好地利用资源,为创造价值服务。

尾部(输出):交付物背后的「隐性价值」:数据资产 / 过程知识库

还是以餐厅为例,除了为顾客提供美味的食物和优质的服务这些直接输出外,餐厅还能积累很多隐性价值。比如通过顾客的点餐数据,可以了解顾客的口味偏好,这就是数据资产。服务员在服务过程中积累的处理顾客投诉的经验等,就形成了过程知识库。这些隐性价值可以帮助餐厅不断改进菜品和服务,提升竞争力。

图片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

Powered by 万向注册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