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起中国历史上的皇帝,大家脑子里蹦出来的多是秦始皇那种统一六国的狠角色,或者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盛世。可你有没有想过,有个皇帝在位33年,干得特别稳当,史书上翻来翻去也挑不出大毛病?这人就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,庙号光武帝。
他的名字在咱们中国人里头可算家喻户晓了,小时候课本上就见过,东汉就是他一手拉起来的。为什么说他最完美?不是吹牛,而是从出生到下台,一路走得靠谱,军事、政治、用人全在行,还没那些开国皇帝常见的杀功臣、猜忌手下的破事。
毛主席当年点评他,用了三个“最”:最有学问、最会打仗、最会用人的皇帝。这评价搁到现在也站得住脚。
刘秀从小就得下地干农活,帮着种田放牛,日子过得跟普通老百姓差不多。他哥哥刘縯爱结交江湖朋友,出去闯荡,刘秀倒稳当,成年后去长安太学念书,主攻《尚书》,这书讲的都是治国大道理。身高七尺三寸,长得高大英俊,但性格低调,不爱张扬。
王莽的新朝政策一塌糊涂,土地改革搞得民不聊生,各地起义四起。赤眉军、绿林军闹得天翻地覆。公元22年,刘秀28岁,和哥哥刘縯在南阳宛城响应绿林军起兵,反对王莽。这时候他还只是个小角色,带点人马跟着打。
转年,绿林军推刘玄当皇帝,建更始政权,刘縯封大司徒,刘秀当太常偏将军。王莽急眼了,派王邑、王寻带42万大军攻昆阳,想一口吃掉这帮人。刘秀力主死守,自己带13个骑兵夜里出城调援军。
昆阳一战,刘秀率一万多援军杀回来,选敢死队从侧翼突袭,敌军大乱,加上暴雨洪水,王莽部队崩盘,死伤无数。这仗打得漂亮,刘秀一夜成名,奠定他军事天才的底子。没多久,绿林军攻进长安,王莽被杀,新朝完蛋。
可好景不长,更始帝刘玄开始忌惮刘家兄弟。刘縯威望高,被刘玄设计杀了。刘秀在外打仗,听说后赶紧回宛城谢罪,低头哈腰,不敢提哥哥的事,也不炫耀昆阳功劳。刘玄见他老实,封他破虏大将军、武信侯。
23年底,刘秀北渡黄河,去河北安抚地方。他娶了真定王刘杨的外甥女郭圣通,政治联姻,拉拢地方势力。在河北,刘秀一步步站稳脚跟,平定南滦、攻邯郸,河北割据势力基本收服。
刘玄又封他萧王,让他交兵回长安,刘秀推说地方没稳,拖着不干。这时候他心里已有建汉野心,渐渐和更始政权闹翻。25年,他在鄗县称帝,建东汉,定都洛阳,年号建武。从平民到皇帝,就三年时间,这速度在历史上算快的。
称帝后,刘秀面临的局面乱成一锅粥。各地军阀林立,赤眉军还在关中闹,刘永、董宪、张步、秦丰、公孙述一个个称王称霸。刘秀没急着大举进攻,而是由近及远,先稳河北、山东,再图关中。他派邓禹带兵入关,26年赤眉军投降,刘玄被杀。更始政权灭了。
刘秀接着收拾刘永在山东的势力,吴汉、冯异这些将领冲锋在前,六年下来,到30年基本控住中原大部,只剩西北隗嚣和西南公孙述没拿下。30年伐陇,隗嚣联合公孙述抗汉,刘秀派精兵袭略阳,隗嚣围攻不下,部队疲了,刘秀突袭天水,隗嚣主力败光。
平陇右后,双管齐下打公孙述。36年鱼腹头大捷,汉军破广都,公孙述反扑中箭死,成都投降。从25年开始,12年统一全国,这效率高,还没过度消耗国力。
说起刘秀的治理,东汉初年叫“光武中兴”,这名头不是白给的。他上台时天下凋敝,赋税重,奴婢多,官员贪。他第一件事就是减税,建武六年把税率从王莽的十五税一改回三十税一,百姓负担轻了,种地积极性上来了。
他下九道诏书释奴婢,从建武二到三十年,凡因战乱饥荒卖身的,都放自由,主人敢拦就判卖人罪。这政策实打实帮了底层人,社会流动起来了。
吏治上,刘秀铁面无私。洛阳令董宣抓了湖阳公主家奴杀人,公主告御状,董宣顶撞说陛下圣明却纵容家奴,怎么服众?刘秀不但没罚,还赏他三十万钱,封“强项令”。皇亲国戚犯法也一样办,不徇私。这让官员知道,法是铁的。
史学家为什么说他没缺点?范晔《后汉书》说他“虽身济大业,竞竞如不及”,意思是成就这么大,还总觉得自己做得不够,谨慎得像怕出错。
司马光《资治通鉴》也夸他仁厚,懂分寸。得天下时不狠,留余地;治天下时顾民生,不折腾;对臣子守信任,不疑神疑鬼;对家人存温情,不冷血。比起汉武帝穷兵、唐太宗玄武门,刘秀低调务实。
缺点?有小瑕疵,比如信谶纬,贬过桓谭;49年错信谗言,追夺马援侯爵,后来又还了。但这些小事,搁其他皇帝身上不算啥。刘秀的完美在于懂克制,没让皇权毁了人性。
热点资讯